一般的数据采集是以等时间间隔采样,采样数据谱分析中的频率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时间频率。在旋转机械复合测试中,转矩、转速、传动误差等的获取是每隔一个等空间距(栅距角)位移进行一次数据采样,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随轴的转速而变化。若进行时域分析,需根据转速调整时间标尺,分析结果*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50075091):2⑴2年5月扩孔时一般采用较大的主切削刃偏角。
由于工件材料为灰铸铁,刀具取0°前角,既便于刀具制造,又能增强切削刃刚性和切削刃的容热性能,可显著提高刀具寿命。
刀具的后角主要应满足减小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摩擦的要求。取12°后角,既能保证切削刃的锋利,又可满足切削刃的强度要求。
为了校正预制孔的不精确度以得到精确的孔径,扩孔钻的螺旋角不能太大,取10°考虑到容屑和排屑的需要,钻头上除了开有螺旋槽外,在刀具端面上还开有倒角刃容屑槽和端面刃容屑槽,以保证足够的容屑空间,避免因切屑堵塞而打刀。
切削用量对切削加工效率、刀具耐用度、加工质与空间位置特征的对应关系受到运动状态的影响。
若用空间位移轴代替时间轴,以空间量为基础,进行与时域类似的分析,就形成了空域分析。由于旋转机械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模型具有良好的空域特点,空域测量数据及其分析特别适合于此类旋转机械的性能分析,分析结果与故障模式具有清晰和确定的对应关系,因此有利于故障的精确定位。
与时域分析相对应,空域和空频域1构成了观察一个信号的两种方式。而空域傅立叶变换则提供了将信号从域转换到另一个域的途径,但遗憾的是它并量都会产生影响。经现场调试,确定转速n=200/min;切削深度a根据加工余量确定,要求一次走刀切除全部余量,根据*大单边余量选ap=9mm;由于工件底孔为铸造孔,有硬皮、夹砂等缺陷,同时工件加工余量大且余量不均匀,为减小冲击和热应力,选用较低切削速度,取v=37.5m/min;综合工件材料、工件直径、刀具刚性等因素,根据经验选取进给在选择扩孔工艺加工上述工件的试验中,由于工艺方案选择正确,在工件的调试切削中,机床运行平稳,完全避免了主轴的震动,使得机床的现有刚性和强度完全满足工件的加工工艺要求。虽然铸造孔偏孔严重,但扩孔钻切削轻快,切屑排出流畅,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均达到要求,且使用中产品质量一直很稳定,机床调试验收一次成功,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来源:中国刀具网 作者:[db:作者]